隨著秘魯昌凱港(Chancay Port)在2024年12月投入運營,厄瓜多爾對華出口蝦類的通道正迎來革命性變化。厄瓜多爾水產養殖協會(CNA)執行主席Jose Antonio Camposano近日表示,該港口的啟用已使厄瓜多爾出口至中國的航運時間從原先的45至60天縮短至僅23天,時間節省長達兩周以上,并稱此舉“正在改變整個市場格局”。
昌凱港位于秘魯首都利馬以北78公里,距離厄瓜多爾邊境僅約17小時車程,由中國資金投資建設,是“一帶一路”倡議下的重要基礎設施項目之一。據新華社報道,該港口目前已完成83%的建設,建成后將擁有4個泊位,年處理能力可達100萬個標準集裝箱(TEUs),并配備智能化物流管理系統,可將物流成本降低約20%。
負責昌凱至上海航線運營的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COSCO Shipping),同時該集團也是港口60%的股份持有者。此前,南美地區出口至中國的貨物大多需繞行北美中轉,路線長、時間久、成本高。而新航線的啟用打破了這一格局,讓南美對亞洲的貿易進入“直達時代”。
根據CNA提供的數據,厄瓜多爾是中國蝦類進口的最大來源國,2023年向中國出口蝦類65.8萬噸,總值約30億美元。相比之下,秘魯2023年對華出口蝦類僅為1.5萬噸,價值7500萬美元;2024年進一步下降至5903噸,價值2500萬美元。
除了蝦類產品外,目前通過昌凱港出口至中國的南美產品還包括巴西大豆、鐵礦、冷凍肉類、哥倫比亞咖啡與鱷梨、厄瓜多爾香蕉與可可等。海產方面,除了厄瓜多爾,智利、哥倫比亞等國家的水產品出口商也在計劃使用昌凱港和COSCO的區域航線,其中包括途經智利的Lirquen和San Antonio港,以及哥倫比亞的Buenaventura港、厄瓜多爾的卡亞俄(Callao)港等。
根據中國官方評估,該港口未來將為秘魯創造每年45億美元的收入,不僅是南美國家面向中國的重要門戶,也正在逐步形成“泛南美—中國”的高效冷鏈海運網絡。對厄瓜多爾蝦類產業而言,這不僅是一次物流效率的躍升,更可能對市場節奏、交貨周期和競爭結構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