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連續兩周的上漲讓業界以為價格即將企穩后,挪威三文魚市場卻意外迎來急轉直下。最新數據顯示,產地現貨價格普遍下跌,尤其是大規格魚的價格跌幅最為顯著,市場情緒迅速轉向謹慎。
據多家出口商透露,大規格6公斤以上三文魚的價格本周下跌了6–7挪威克朗/公斤(約合人民幣3.8–4.4元/公斤),3–6公斤規格的跌幅約為一半。
“市場吸收不了這么多大魚。”一位挪威出口商直言,“現在海里三文魚的生長速度太快,供應量驟增,價格的變化也很直觀。”
另一位出口商補充稱,智利的大規格魚正大量進入美國市場,與挪威魚形成直接競爭,使得原本面向美國的挪威大魚不得不尋找新的出口通道。
市場甚至出現了罕見的價格倒掛現象。“一些地區現在6公斤以上的魚,每公斤價格比3–6公斤規格還低。”第三位出口商表示,“這種情況非常少見。”
根據市場調查,目前挪威北部和西部地區主流價格如下:
一位貿易商補充稱,目前成交有限,“雖然報價在77–79挪威克朗之間,但這并非所有市場都能實現,仍需觀察買方接受度。”
挪威出口商普遍將此次下跌的主要原因指向智利。隨著智利三文魚產量恢復,其大量大規格魚集中投放美國市場,對挪威出口商造成直接沖擊。
“智利在美國的出貨量明顯上升,價格也更具競爭力。挪威大魚失去主要出口口岸,只能轉向歐洲或亞洲,但短期內市場承接力有限。”業內人士分析道。
盡管價格短線下行,但業內普遍認為,這更像是一場供應階段性失衡,而非需求疲軟。
目前挪威養殖場生物量仍處于高位,隨著天氣轉冷,出魚節奏加快,短期供應壓力將持續。而從中長期看,亞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強勁需求,仍將為全球價格提供支撐。
一位出口商總結道:“現在的下跌更多是暫時的市場修正。等到11月中旬之后,隨著節日采購啟動,價格或將再次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