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藍海101”號調查船啟航執行“2025年度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調查”航次任務。出航前,黃海所副所長王騫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員到碼頭為全體出海人員送行。
啟航儀式上,“藍海101”號船長禹昊詳細匯報了航次備航情況。航次首席科學家趙永松博士系統介紹了航次調查核心任務、前期籌備進展,以及為相關區域漁業管理組織履約所開展的專項培訓情況。辦公室副主任張雯宣讀了《關于成立2025年度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科學調查臨時黨支部的決定》,要求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為航次任務順利實施提供堅強的政治保障。船舶管理處強調了航次安全問題和值班值守問題。

漁業資源與生態系統研究室主任、項目負責人單秀娟研究員在發言中表示,調查任務是支撐我國遠洋漁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一環,關系到未來漁業管理決策的科學性與前瞻性,希望大家務必精益求精,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國際可比性。
王騫副所長在總結講話中回顧了“藍海101”號近年來科考任務執行情況,特別是2023年和2024年兩個已完成的中西印度洋公海漁業資源綜合調查航次情況。指出以往航次的順利完成為認知印度洋漁業資源狀況、推動其可持續開發利用與科學管理提供了至關重要的科學依據,希望此次調查能夠再接再厲,更加順利、圓滿完成既定任務。王騫副所長對全體出海人員提出三點要求:一是堅守安全底線,嚴明組織紀律。要求全體人員必須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將安全置于首位,嚴格遵守船舶管理規定和涉外工作紀律,充分做好應對復雜海況與突發事件的預案與準備。二是牢記初心使命,勇于擔當作為。希望大家繼承和發揚漁業科考精神,以高度的政治覺悟、大局觀念、責任感和使命感,勇敢面對航次中的各項挑戰、順利完成各項任務。三是強化團結協作,凝聚奮進力量。要求全體出海人員務必相互尊重、理解與支持,同舟共濟,共同營造團結、和諧、奮進的集體氛圍。

據悉,本航次計劃執行120天,核心科學任務是通過對中西印度洋公海區域的浮游生物、魚卵仔稚魚、漁業種類組成與數量分布等進行綜合調查,系統掌握該海域的物理環境與關鍵生境特征;重點分析魷魚類、鮐類和金槍魚類等主要中上層經濟魚種的棲息環境、資源補充動態,并開展資源量評估。本航次旨在全面了解印度洋重要經濟種類的分布、生物學特性及資源現狀,從而增強我國在相關國際漁業組織中的科學貢獻與話語權,為我國在印度洋的漁業資源評估、養護管理與遠洋漁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數據與科技支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