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至31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派出3名科研人員,赴澳大利亞參加第44屆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與科學委員會(SC-CAMLR,以下簡稱“科委會”)年會。黃海所副研究員王新良作為科委會中國首席科學家代表出席,并作為科委會聲學調查與分析方法工作組(WG-ASAM)聯合召集人向大會作年度工作報告。朱建成助理研究員、應一平助理研究員作為中國代表團成員全程參會。

王新良副研究員作為WG-ASAM聯合召集人匯報工作組年度工作進展
會議期間,黃海所科研人員圍繞南極磷蝦漁業管理等核心議題積極發言、深入參與討論,持續跟進養護管理措施修訂、履約評估及入漁通報等關鍵議程,有力地支持了我國南極磷蝦漁船履約表現獲得公正評價,并保障2025/26漁季入漁申報計劃順利通過。
科委會會議上,黃海所團隊報告了2024年2月及2025年1月在南極半島周邊海域開展的南極磷蝦聲學資源評估與種群結構最新研究成果。該調查覆蓋磷蝦漁業管理新機制中的五個核心候選管理單元,清晰揭示了繁殖季節磷蝦繁殖群體與補充群體在空間上的分布差異,并初步闡明磷蝦種群跨單元連通性及其背后的物理驅動機制。相關成果獲得科委會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被認為對完善南極磷蝦漁業管理新機制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此外,黃海所科研人員還向科委會介紹了我國磷蝦漁船在飛鳥保護方面所取得的創新成果。針對拖網曳綱、網位儀電纜及漁具輔助繩索等作業設備,科研團隊設計開發了多類針對性強、便于操作的飛鳥防護技術與裝備,并成功開展了海上示范應用。相關工作獲得科委會高度肯定,被認為在提升漁業履約能力、推動生態友好型捕撈發展方面展現出顯著的生態與社會效益。

王新良副研究員、朱建成和應一平助理研究員(從左至右)作為中國科學家代表發言
此次會議,我國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領域的科學研究貢獻進一步獲得國際認可,在CCAMLR框架內發揮了積極引領作用。本年度黃海所科研人員共提交 CCAMIR組織管理支撐工作文件5份,為我國南極活動樹立尊重科學、積極負責形象作出了積極貢獻。

中國代表團合影
上述工作由農業農村部“南極磷蝦資源生產性調查”和“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履約支撐”項目資助,在我國南極磷蝦漁船執行現場調查的基礎上,由中國水科院黃海所、東海所及上海海洋大學等科研團隊聯合提供技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