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依托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建設的國家海水魚產業技術體系(以下簡稱“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松林研究員帶隊,體系原首席科學家關長濤研究員,崗位科學家徐永江研究員、張殿昌研究員、馬愛軍研究員、方銘研究員、柳淑芳研究員等一行7人組成專家組,赴廣東省陽江市與陽江市委市政府開展對話與交流。陽江市委書記盧一先、市長余金富、廣東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陳榮等領導與陳松林院士一行進行了座談交流,雙方就推動陽江市海水種業科技創新、產業全鏈條發展等進行了深入探討,達成了一致合作意向。

座談交流
陽江市副市長關天表與陳松林院士分別代表陽江市人民政府和體系簽署了《共建南海暖水魚產業國家種業基地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秉承“優勢互補、協同創新、產業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合作開展南海暖水魚種質資源收集與評價、性狀解析和優異基因資源發掘、新品種創制、苗種規模化繁育等科技創新研發,建立育繁推一體化種業體系,支撐建設南海暖水魚產業國家種業基地,攜手打造國家級種業科技創新與示范高地,支撐陽江市海水魚養殖產業和海洋牧場高質量發展。

陽江市 人民 政府與體系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簽約儀式
陽江市地理優勢明顯、海洋資源豐富、產業基礎扎實,體系科技創新優勢明顯。陳松林院士表示,雙方合作是“強強聯合”,將有力解決陽江海水魚種業發展面臨的親本自主選育能力不足、育種關鍵技術應用有限、產學研協同機制不健全、全產業鏈融合深度不夠等短板,以科技賦能和體系化建設提升產業整體競爭力,打造“藍色糧倉”。
陽江交流期間,體系專家組一行還參加了在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舉行的陽江市首屆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啟動儀式。陳松林院士、關長濤研究員分別做了題為《海水魚分子育種技術創新與種業發展》《深遠海養殖設施裝備、品種、技術與模式》的科普報告,為陽江市有關部門、各縣區市相關負責同志、省市相關學會代表及廣東海洋大學陽江校區師生代表帶去了一堂海水魚產業科技科普盛宴,得到廣泛關注。



體系專家參加陽江市首屆全國科普月主場活動啟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