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組織專家對黃海所聯合杭州飛銳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對蝦抗性表型智能測定系統”進行現場驗收,驗收專家組由中國海洋大學、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東海水產研究所和湖州師范學院有關專家組成。
驗收專家組聽取了總結匯報,現場考察、測試了系統運行情況,查閱了相關數據記錄。專家組一致認為,“對蝦抗性表型智能測定系統”具備機器人自動巡檢、圖像采集和識別功能,可以自動化完成抗病測試中個體存活狀態、死亡時間點、存活時長的記錄、判斷與統計分析;系統的檢測速度達到8000尾/小時;通過對現場600尾蝦的兩輪實際巡檢、測定結果核對,該系統對死蝦的判定準確率為100%,對活蝦的判定準確率為99.5%。



對蝦的抗病性狀屬于一種較難測量的性狀,傳統方法耗費大量人力,需要24小時不間斷地觀察、記錄上千尾對蝦感染后的狀態,并且人工統計和記錄引入的誤差非常普遍。獲取抗性表型數據庫效率低、不準確是制約抗性育種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上述問題,黃海所在原有的抗性測試系統的基礎上,開發了一套智能化、自動化的測定系統。通過機器人自動行走、工業攝像頭采集圖像數據、二維碼標記識別個體、機器學習模型判斷存活狀態等多個技術模塊的開發和組合,實現對感染個體存活時間的精準判定和記錄,有效解決了抗性測試費人費力且準確度低等問題,同時檢測速度達到了高通量水平,可以一次進行更多個體的測試,進一步增加了抗病性狀獲取的一致性和可比性。